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留言板
-
文章详情
惠及5000多万人!这就是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 中国水利报社 中国水事 2025年05月05日 11:18 北京
2025-05-06
长江、淮河
两条大河南北遥望
滋润着江淮大地
作为传统农耕地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
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旱涝灾害频仍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在淮河流域“大旱甚于大涝”
加之淮河流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
如何破解淮河流域干旱缺水的难题?
建一条江淮运河连通长江与淮河
引长江水来解淮河渴的设想开始萌发
自20世纪50年代起
引江济淮工程
开始谋划
但由于历史条件
这一设想未能付诸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
引江济淮工程迎来全面提速
2009年年底
《引江济淮工程规划》正式出台
2015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引江济淮工程项目建议书
2016年12月29日
在巢湖之畔的派河口
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9月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联合批复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初步设计报告》
2016年12月29日,在合肥市肥西严店乡召开的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动员大会
图片源自安徽日报
引江济淮工程
是国务院确立的
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也是跨流域、跨省的
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供水范围涉及
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
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
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
工程按照
“一级切岭、双线引江、三湖调蓄、
四路北上、八大枢纽”的总体布局
自安徽枞阳和凤凰颈两个引江枢纽引水
共同构成300立方米每秒的引江规模
此后通过菜子湖、
巢湖
和瓦埠湖的提调蓄灌
注入淮河
再分四路润泽皖北、豫东地区
将
有效缓解5000多万人口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
改善农业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
引江济淮工程
分为
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
三部分
为解决南低北高的地势问题
确保江水顺畅流入淮河
新建和改建
枞阳、庐江、凤凰颈、兆河、
白山、派河口、蜀山、东淝闸
八大枢纽
通过层层提调
实现水往高处流
其中蜀山泵站是引江济淮八大枢纽中
难度最高、体量最大的工程
也是
亚洲装机、流量最大的混流泵站
引江济淮工程蜀山泵站
刘天宇
摄
2022年9月
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
钢结构渡槽首次通航
这也是
世界跨度最大的钢结构渡槽
从空中俯瞰
淠河总干渠渡槽似一座空中“水桥”
呈现出“河上有河、船上行船”的
“水上立交”奇观
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
图片源自
新华社
2万余名工程建设者历经6年奋战
2022年12月30日
引江济淮一期工程试通水通航
意味着
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
工程形成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
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
打通长三角与中原地区水运通道
在安徽合肥拍摄的引江济淮工程一角
图片源自新华社
引江济淮工程
改写了淮河世代的缺水历史
改变了国内内河航运格局
改善淮河和巢湖的水生态环境
对确保供水安全、推动中部崛起
和加快高质量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一期工程试通水通航当天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同步开工建设
到2035年
可增加引江水量13.71亿立方米
使引江济淮工程
多年平均引江水量达到33.03亿立方米
可充分发挥引江济淮工程
整体的供水灌溉作用
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网络
改善淮河以北生态环境
这条输水线、生态线、富民线
正泽被一方
中国水事综合
淮河水利、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大皖新闻、安徽日报
等
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删除。
文案
| 孟京 罗景月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孟京
校对
| 王瑜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